井荥俞经合主病《十二经井荥俞(原)经合六十六穴的综合主治》

井荥俞经合主病

六十八难曰∶五脏六腑,各有井荥俞经合。皆何所主?然经言所出为井,所流为荥,所注为俞,所行为经,所入为合,井主心下满,荥主身热,俞主体重节痛,经主喘咳寒热,合主逆气而泄,此五脏六腑井荥俞经合所主病也。

滑氏曰∶主,主治也;井,谷井之井,水源之所出也;荥,绝小水也,井之源本微,故所流尚小而为荥;俞,输也,注也,自荥而注,乃为俞也。由俞而经过于此,乃谓之经,由经而入于所合,谓之合,合者会也。《灵枢》第一篇曰∶五脏五俞,五五二十五俞,六腑六俞,六六三十六俞。(此俞字,空穴之总名。凡诸空穴,皆可以言俞)。经脉十二,络脉十五。凡二十七气所行,皆井荥俞经合之所系,而所主病各不同。并主心下满,肝木病也。足厥阴之支,从肝别贯鬲,上注肺,故井主心下满。荥主身热,心火病也。俞主体重节痛,脾土病也。经主喘咳寒热,肺金病也。合主逆气而泄,肾水病也。谢氏曰∶此举五脏之病各一端为例,余病可以类推而互取也。不言六腑者,举脏足以该之。项氏曰∶井象水之泉,荥象水之陂,俞象水之窬,经象水之流,合象水之归,皆取水之义也。纪氏曰∶井之所治,不以五脏六腑,皆主心下满。荥之所治,不以五脏六腑,皆主身热。俞之所治,不以五脏六腑,皆主体重节痛。经之所治,不以五脏六腑,皆主喘咳寒热。合之所治,不以五脏六腑,皆主逆气而泄。俱言脏不言腑者,恐未中理。

时间经络学

十二经“井荥俞(原)经合”六十六穴的综合主治:

〖灵枢 九针十二原〗篇说“经脉十二,络脉十五,凡二十七气,以上下。所出为井,所溜为荥,所注为俞,所行为经,所入为合,二十七气所行,皆在五俞也”。

五腧穴的作用,在于通贯全是二十七经脉气血的上下游行出入。因此、利用五腧穴于临床,作用十分重要。

古人把气血在经脉中的运行,比做江河中的水流,由小到大,由浅入深,分别用井荥输经合作比,

项氏曰:“所出为井,井像水之泉。所溜为荥,荥像水之坡。所注为俞,俞像水之窬。所行为经,经像水之流。所入为合,合像水之归。皆取水意也”。

另外阴经有俞无原,六阳经各有一原穴,所过为原。五腧穴的主病,是结合五行学说来推论的,

〖难经 六十八难〗讲“井主心下满,荥主身热,俞主体重节痛,经主咳喘寒热,合主逆气而泻”。其意义和作用是:井主心下满,阴井属木,内应肝脏。若肝气郁结脾土受邪,故现心下满,可取井穴治之。

临床体会:井穴主治中风猝倒,不省人事,癫狂等神志病及一切急性热性疾病。如针少商、商阳点刺出血,以治疗咽喉肿痛。艾灸大墩,可迅速控制癫痫发作。灸至阴可矫正胎位。灸隐白治崩漏。点刺中冲可使猝倒晕倒之中风闭症复神速醒等等。

荥主身热,属火,内应心脏。若心火亢炎,比现身热,可取荥穴治之。凡诸经热病初起,均可取而治之。如疟疾指针小肠经之前谷。掌中发热指针心包经之劳宫。外感肺热引起之咳喘,以指针肺经鱼际等穴。

俞主体重节痛,属土内应脾脏。

脾主四肢,喜燥恶湿,若脾失健运则四肢无力,沉重微肿。

取治于俞,主治一切肢节疼痛,有通经活络,散淤止痛之效。

如上肢患风湿证,取小肠俞穴后溪,上肢内侧痛痹取大陵,太渊。下肢痹痛取太溪,大钟等。

经主咳喘寒热,属金,内应肺脏,外合皮毛以司呼吸。若表邪袭肺,发生寒热咳嗽,可取经穴治之。

凡各经之疾累及某一脏器时,当取该经之经穴。如肺经失调,症现寒热咳喘,可取本经经穴经渠治之。

脾之经脉上连舍本,散舌下。

如该经发生的舌本强痛,可取本经经穴商丘疗之。

再如三焦之火盛,症现肋痛,目赤,大便不通者,可指针泻本经穴支沟,有清三焦热,通脏腑逆之效。

合主逆气而泻,属水,内应肾脏。肾开窍于二阴,肾主水。若水积于下或流于肠,则逆气而泻,当取合穴治之。

根据“合主逆气而泻”及“经满而血者,病在胃,以饮食不节病者取合”的原则,可知合穴主治一切胃肠病与慢性病,有健脾益胃,扶正培土之功。

如足三里统治胃肠疾患。曲池治肠疾。尺泽调理肺气。

少海用于癫狂。阴陵泉功能健脾利水等。

五腧穴之12脉象:

用指针需掌握配穴规律,对五腧穴主病的运用,则需按证循经,按经取穴,始有方向。此就十二经证群的五腧穴运用分述如下:

①脉浮:病人喘咳,洒林淅寒热,脐右有动气,按之牢痛,此为肺经病。

若心下满指针少商(井)。

身热指针鱼际(荥)。

体重节痛指针太渊(腧)。

喘咳寒热指针经渠(经)。

逆气而泻指针尺泽(合)。

②脉浮:病人面白善嚏,悲愁不乐、欲哭,此为大肠经病。

若心下满指针商阳(井)。

身热指针二间(荥)。

体重节痛指针三间。

喘咳寒热针阳溪(经)。

逆气而泻曲池(合)。

又总指针合谷(原)。

③脉浮缓:病人面色善噫,善思、善咏,此为胃经之病。

若心下满指针厉兑(井)。

身热指针内庭(荥)。

体重节痛指针陷谷(输)。

喘咳寒热指针解溪(经)。

逆气而泄指针足三里(合)

有总指针冲阳(原)。

④脉浮缓:病人腹胀满,食不消,怠惰嗜卧,四肢不收,当脐有动气按之牢若痛,此为脾经病。

若心下满指针隐白(井)。

身热针大都(荥)。

体重节痛指针太白(输)。

喘咳寒热指针商丘(经)

逆气而泻指针阴陵泉(合)。

⑤脉浮洪:病人烦心,心疼,掌中热而哕,脐上有动气,此为心经病。

若心下满指针少冲(井)。

身热指针少府(荥)。

体重节痛指针神门(输)。

喘咳寒热指针灵道(经)。

逆气而泄少海(合)。

⑥脉浮洪:病人面赤,口干,喜笑,此为小肠经病。

若心下满指针少泽(井)。

身热指针前谷(荥)。

体重节痛指针后溪。

喘咳寒热指针阳谷(经)。

逆气而泄小海(合)。

又总指针腕骨(原)。

⑦脉沉迟:病人面黑,善恐喜欠,此为膀胱经病,

若心下满,指针至阴(井)。

身热指针通谷(荥)。

体重节痛指针束骨(输)。

喘咳寒热指针昆仑(经)。

逆气而泄委中(合)。

又总指针京谷(原)

⑧脉沉迟:病人逆气,小腹急疼,泄利下重足胫寒而逆,脐下有动气,按之牢若痛,此为肾经病。

若心下满指针涌泉(井)。

身热指针然谷(荥)。

体重节痛指针太溪(输)。

喘咳寒热指针复溜(经)。

逆气而泄阴谷。

⑨脉浮:病人头晕目眩,喜乐不休,胸肋苦满,郁郁微烦,此为心包络经病。

若心下满指针中冲(井)。

身热指针劳宫(荥)。

体重节痛指针大陵(输)。

喘咳寒热指针间使(经)。

逆气而泄曲泽(合)。

⑩脉浮弦:病人寒热往来,口苦咽干目眩,心烦喜呕,默默不欲饮食,水道不利,此为三焦经病。

若心下满指针关冲(井)。

身热指针液门(荥)。

体重节痛指针中渚(输)。

喘咳寒热指针支沟(经)。

逆气而泄天井(合)。

又总刺阳池(原)。

11脉弦:病人善洁,面青,善怒,此为胆经之病。

若心下满指针窍阴(井)。

身热指针侠溪(荥)。

体重节痛指针足临泣(输)。

喘咳寒热指针阳辅(经)。

逆气而泄阳陵泉(合)。

又总刺丘墟(原)。

12脉弦:病人零溲便难,转筋,四肢满闭,脐左有动气,此为肝经之病。

若心下满指针大墩(井)。

身热指针行间(荥)。

体重节痛指针太冲(输)。

喘咳寒热指针中封(经)。

逆气而泄曲泉(合)。

(标幽赋)说交经缪刺,左有病而右畔取;泻络远针,头有疾而脚上针。

所以用指针亦然,不单纯拘泥于某病取某穴、或某穴一定治某病,指在按照规律、配用有方。

阳经五输穴

经别 井金 荥水 输木 经火 合土

胆木 窍阴 侠溪 临泣 阳辅 阳陵泉

小肠火 少泽 前谷 后溪 阳谷 小海

胃土 历兑 内庭 陷谷 解溪 足三里

大肠金 商阳 二间 三间 阳溪 曲 池

膀胱水 至阴 通谷 束骨 昆仑 委中

三焦水 关冲 液门 中渚 支沟 天井

阴经五输穴

经别 井木 荥火 输土 经金 合水

肝木 大郭 行间 太冲 中封 曲泉

心 火 少冲 少府 神门 灵道 少海

脾土 隐白 大都 太白 商丘 阴陵泉

肺金 少商 鱼际 太渊 经渠 尺泽

肾水 涌泉 然谷 太溪 复溜 阴谷

心包水 中冲 劳宫 大 陵 间使 曲泽

五输穴与阴阳五行的配属《灵枢》:六阳经井属金,荥属水,输属木,经属火,合属土;五阴经井属木,荥属火,输属土,经属金,合属水,《难经》手少阴心经五输穴:“阴井木、阳井金;阴荥火、阳荥水;阴俞土,阳俞木;阴经金,阳经火;阴合水,阳合土”。

从以上所有五输穴的排列顺序都是五行相生的母子关系。所有阳经五输穴所属的五行都是克制相应的阴经五输穴的所属五行。《难经》解释说:“是刚柔之事也。阴井乙木,阳井庚金。阳井庚、庚者,乙之刚也;阴井乙,乙者,庚之柔也。”刚柔之事即是刚柔相济、阴阳相合的意思。五脏为柔、六腑为刚;阴经的井、荥、输、经、合各穴属阴,阳经的井、荥、输、经、合各穴属阳;阴经五输穴所属的五行与阳经五输穴所属的五行虽然相克,但由于刚柔相济,也可以相合。如阳井庚金,庚就是乙之刚,阴井乙木,乙就是庚之柔,因此乙与庚不是相克,而是相合。